保险
政策红利释放 我国加快向人人都有保险迈进
“十二五”收官之年,得益于“新国十条”“健康险税优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保险业在交出亮丽成绩单的同时,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度也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还会有“养老险税延政策”等一系列新政策出台,将进一步刺激保险需求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保费收入已达1.9万亿元,全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8月18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北京保险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表示。会上,还有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对保险业未来如何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从2012年到2015年的数据来看,保费收入从1.6万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行业利润从441亿元增长到2824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从7.4万亿元增加到12.4万亿元。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17.5%、20%、37.3%,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一个亮点。这3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6跃居第3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除了财务指标以外,更重要的是保险业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功能进一步凸显,不论是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支农惠农领域,还是在自然灾害救助和道路管理领域,我们都能看到保险业扮演着日益活跃的角色。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创新创业活动方面,保险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现在投保居民已经有3.3亿,人数上是股民的3倍。我觉得还太少,保险应该保障的是所有人,不是3亿,而是13亿。只有人人都有保险,未来社会才有更大的确定性。”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人人都有保险,未来社会才有更大的确定性。
保险姓保,不能“跑偏”
从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起源和本质来看,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工具和财务稳定器,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提供风险保障和管理。项俊波表示,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总的来看,全行业的风险保障和管理功能发挥还不到位,财富管理功能发挥还不充分,但是个别激进的保险企业将保险当成简单的理财业务来经营,造成了不好的示范效应。
发展不能“跑偏”,保险行业发展的前提同样需要认清自身的定位。“人生充满意外,充满不确定性,保险就是让人感到安全,让社会感到安定。”马云认为,保险的本质就是既利他又利己的思想,“保险一开始就是互助的形式,大家把钱放在一起,谁倒霉了谁用,这样让坏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坏。这是很古老的利他又利己的思路及其设计。”
“因此保险"姓保",本质上是确保保险业具有不同于其他金融部门的差异性竞争优势,这种差异性正是保险业经历漫长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被全球接受和使用的金融服务的根基。”王一鸣称,这种差异性也是确保保险之所以被称为“保险”,而不是“类银行”或“类证券”的根基。要在差异性而不是同质性的原则下推进保险业的发展,这意味着要健全保险业的保障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发展理财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来源的独特优势,而不能与一般的短期化的投机资金混为一谈。
项俊波也表示,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独有的“立业之本”,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保险金融属性的发挥必须以保障属性的实现为前提。要提高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水平,努力做到资产负债的期限、收益、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相互匹配,为更好发挥保险的金融属性打好基础。
“个别保险公司偏离了保险主业的发展正道,不但不做风险管理者,反而要做风险制造者,企图把保险公司变成单一的融资平台,这就使得把持这些公司发展方向的大股东的权益与中小股东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处于对立状态。”项俊波强调,面对这种矛盾,保监会一定会旗帜鲜明地站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边。对于那些破坏行业发展规律、危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的大股东,我们将坚决依法惩处,绝不给那些不想真心做保险、只想来保险业浑水摸鱼的人以可乘之机。
保险将因互联网而变
在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当下,保险业的转型也将搭上互联网快车。“保险业是能够最快适应技术革命的行业之一。”马云在年会上表示。
“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马云表示,“今天保险业重视的是销售端,未来是转向确保防止风险发生的前端能力,对灾难的预防、处理,技术和服务的提升,风险的防控,这才是保险业的核心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人员未来将是大数据工程师。这最终会带来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现在有很多互联网保险几乎没有销售成本,支付宝的账户安全险有1亿多用户,每个交一两元钱保费,如果人工销售的话根本不可能维持。”